瞧瞧看 瞧瞧看

在碰撞与沉淀中探寻国剧振兴密码——2025年全国精品电视剧创作经验交流培训班侧记

来源:网易   发布时间:2025-09-06   浏览次数:980

九月初始,一场汇聚全国电视剧创作骨干的经验交流培训活动为金秋北京平添了一丝温度,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剧、导演、制片人们在密集学习中,共同探索电视剧创作之道,思考如何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为期三天的全国电视剧创作经验交流培训班虽已落幕,但关于电视剧创作的深度对话仍在延续,学员们围坐探讨的热烈场景、专家们深入浅出的授课片段,以及热烈讨论中激荡起的灵感火花,仍让人记忆犹新


回望,电视剧行业走过不凡历程;远眺,电视剧产业充满希望;而脚下,是电视剧创作的新方位:“在‘广电21条’政策的提振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动电视剧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关键时期,如何迈出这关键一步?

剧本中心制”“广电21条”“现实主义创作”“军事题材创作路径”……可以说,这场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主办、研修学院承办的培训班,为全国诸多电视剧创作者搭建起一座连接理论、实践与创新的桥梁

(一)

本次研讨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真与实两个字贯穿始终

代表着从专家授课到学员讨论,从课间提问到座谈发言,授者直言,问者直语,不客套、不务虚,敢于直面行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热点话题。

则是直面行业发展实际,道实情、建诤言、献良策、谋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挖掘电视剧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瞄准产业发展短板,直面产业困局,推动以改革的引擎撬动更多优质内容供给和创新。

当前,站在电视剧行业发展的新起点上,产业环境以及从创意到创作、从制作到播出的全产业链条均面临严峻挑战和新的形势

变,成为推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电视剧创作必须回到老老实实讲故事上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在做开班动员并首堂辅导课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纲,以新颁布的“广电21条”为目,从电视剧创作的根本遵循、职能定位、工作导向、管理思路、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系统性阐述了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并为未来创作方向划定了清晰框架


“要讲好故事,需要加快引导行业从明星中心制转向剧本中心制”“创作要从受众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倡导行业打造更多优秀的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作品”……从明星主导下的创作意识到以剧本为核心的创作业态,从创作思维的改变到清晰明确的创作方向,必然呈现出健康、正向的创作生态,这条路必须坚定走下去,既需要较真碰硬的闯劲,也需久久为功的韧劲,这也是“广电21条”的核心要素之一

变革既蕴含着现实思考,亦是有着长远眼光的超前预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面建立‘剧本中心制’,让剧本成为创作的定海神针,全行业也就会重新把精力聚集到讲好故事的良性循环上”……诸多观点在全体学员中引发强烈共鸣

这堂课既有清晰地理论指引,也有实践拓展,在平实的陈述下,既是对未来电视剧创作前景的生动写照,亦是理论筑基与实践赋能的“双向奔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班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所有学员集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与使命担当,转化为扎实创作、努力为全国观众呈现精品的实际行动。


另外,培训班结合行业实际,创新性地举行了“精品电视剧行业之作微茶话”活动,邀请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红果短剧、华策影视、陕西文投等制播机构,与全体学员就正在创作中的电视剧进行合作洽商,为学员们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

(二)

除了政策指引,深入浅出的理论指导,则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从牢牢把握正确的历史观,站稳中国立场、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阐述了电视剧创作的核心要义,他强调“坚持以高质量为生命线,不懈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创新的完美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电视剧水葆活力的核心硬核”。


李国强坦言,此前个别文学作品以“解构历史”为噱头,实则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泥潭;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随意“戏说”;“魔改历史”、违背基本历史常识;片面追求“流量至上”,以偶甜宠化改编历史故事等现象必须警惕

这也是广电总局将压缩现偶、古偶剧立项比例,倡导行业打造更多优秀的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作品的核心要义

电视剧创作要坚守什么样的历史观?李国强给予答案,艺术创作与历史责任的相互统一,是电视剧的鲜明底色。电视剧作品既要通过戏剧化表达吸引观众,也承担着传递历史真相、延续文化记忆的责任。“要坚守底线,以敬畏之心对待历史,杜绝歪曲与戏说;拥抱创新,用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让历史‘活起来’;扎根人民,深入生活,记录平凡人的不凡史诗。”

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中心主任、研究员陈传刚则就军事题材影视创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关于创作选题规划,提出要从重要时间节点把握重大选题;而从题材内容来看,要更加突出现实题材特别是强军题材。


对于军事题材作品经常出现的问题,陈传刚进行了详细解读,认为对送审作品内容要进行总体研判,要持正确政治方向,符合党和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坚持正确历史观,符合党史军史事实;正确认识和准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坚持贴近部队贴近官兵,符合工作训练生活实际等。

“历史剧创作首先要认识时代风貌,不管写哪个朝代的剧,首先对朝代所凝结出来的历史文化面貌进行把握,这是入手的第一件事。”著名编剧、导演张挺从历史剧创作的角度娓娓道来,他从曾经执导过的《大明风华》《天下长河》等历史剧入手剖析精微,鞭辟入里


“史料是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电视剧创作不能做史料的奴隶,不能机械的相信,史料的真实性需要辨别、解读,史料一定要还原回正常的生活逻辑”“史料证伪不能偷懒,要下苦功夫,看见的未必是真实”……

这种沉浸式的创作解读,远比书本上的历史课更有感染力。而对历史的宏观把握和细节雕琢等话题的引入,让学员们意识到,精品创作既需扎根现实,亦需“抬头看路”

本次培训班,对于创作实践的“精准投喂”同样亮眼

什么是好作品?担任过《山海情》《生命树》等优秀作品编剧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三毛用最平实的话一语中的,“你创作的作品扔了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你再看还能感动并打动你,这就是好作品。”


王三毛坦诚自己是个“笨人”,并告诫所有学员们在编剧和创作岗位上要用笨办法,不能耍小聪明。他细数在创作中如何采访,如何让现实生活中对编剧有偏见的人最终信任自己。“如何让创作的人物更生动、更鲜活?编剧必须走进生活、走进人物,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王三毛一再阐述,电视剧创作一定要强化文学叙事,从情节到故事,包括创作技巧都会有更大的空间

国家一级导演、中广联电视剧导演协会副会长康洪雷执导过《士兵突击》《二炮手》等诸多军事题材作品,对此也有着更为深刻的独到见解。他以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为开篇,解读了战士成为最可爱的人的核心要素。


康洪雷没有讲稿,也没有提纲,而是从自己在拍摄军人作品中的一幕幕感人瞬间铺陈开来,告诫创作者们不要写猎奇、铁血甚至狗血的作品,要把战士当作最可爱的人。“创作要写人物,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构建起丰富真实的人物关系。”

而康洪雷在介绍正在筹备中的电视剧作品时,很多编剧、导演纷纷请缨,希望能够共同合作一部精品之作,成为这次现场教学中的可爱花絮之一

中广联党委委员、演员委员会副会长林永健则从自己做过打杂、编剧等成长经历谈起,最终成长为一名演员,其成长历程引发所有学员们的共情。


“电视剧创作,一剧之本是关键,剧本不精,无论什么样的演员都将是扑街的结果。”林永健谈到什么是好剧本表示,要根植生活,反映当下观众认同的价值观。互联网时代,无论什么事情都在追求大流量,而文艺工作者搞创作,要让流量从网民的指尖流向观众的心间

林永健建议编剧们要一起沉下去,挤挤地铁、坐坐公交、逛逛菜场,编剧所写的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真实的人间烟火,一定要脚踩结实的大地。从而观众才会认为,剧中人物不就是我,就是周围身边的人,就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儿,这才是与观众形成共鸣的密码。

这些在编剧、制片、导演、演员等领域颇富建树的专家和创作一线实践者的倾情相授,为学员们提供了既脚踏实地又目光高远的实践课。而在结业前的座谈会上,学员们围绕电视剧创作的痛点和难点各抒己见,这种“方法论突围”的碰撞,让许多学员直呼“解渴”。

培训班虽短,却为行业再次埋下长期主义的种子,属于新时代的中国电视剧创作之路正在脚下延伸。那些在讨论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那些在授课中收获的鲜活案例,正在学员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当电视剧创作从“流量焦虑”转向“价值深耕”,中国电视剧的高质量发展便有了更坚实的根基,而其核心要义唯有扎根生活、扎根人民

THE END
317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登录账号
网站公告

这是一条公告